从小爱哭的孩子和不爱哭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明显,家长别不信

导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伴随着哭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宝宝的哭声是自己负面情绪和自我需求的一种表达,除了婴幼儿,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爱哭,是很丢脸也很让人反感的行为,尤其爱哭鼻子的男孩子,往往都会被大人说“没出息”。

一般来说,孩子的哭声是很容易让父母感到心烦意乱的,但孩子爱哭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吗?爱哭和不爱哭的孩子长大了有什么差距呢?

爱哭和不爱哭的孩子长大了有什么差距呢?

有些孩子从小就爱哭鼻子,尤其当他们受到挫折或委屈时,总是眼泪先流下来。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懦弱,因为很多孩子虽然一边流泪,却一直在困难面前苦苦坚持。当他们长大以后遇到挫折依旧会掉眼泪,但他们并不认为哭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且,哭声和眼泪还可以帮助他们将负面的情绪平复下来,并且还能很开地调整心态迎难而上。

可见哭泣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负面情绪的释放,可以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将身心状态都调整到最好。但对于那些从小就不爱哭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压在心底,不懂得释放,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自身的情绪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同理心俗称共情能力,家喻户晓的支持人何炅,是一个拥有高情商和高度同理心的一个人,就像他自己说得那样,他自己一个人是时候,是不会偷偷哭泣的。但喜欢看何炅节目的人可能都发现了,他实际上是一个很喜欢“哭鼻子”的人。

在节目中,他总是会被嘉宾的歌声或故事感动到落泪,生活中好友谢娜的婚礼也会让他感动到热泪盈眶。而他的这种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度同理心,他会用自己“爱哭鼻子”的行为和身边人产生共鸣,用感同身受的方式让大家知道他的理解。

高度的共情能力是高情商最关键的组成,很多时候,“爱哭”反而更能表达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真实感受,爱哭的人对情绪氛围非常敏感,所以总是格外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感染。而不爱哭的孩子,往往很能体验到情绪氛围的变化,容易给人一种不在状态,冷场的感觉。

宝宝小时候对一个人的表情和语气变化一般都非常敏感,尤其父母的情绪变化,宝宝更是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所以当宝宝哭泣流泪时,父母一定要耐心地,语气温柔地一边安抚宝宝一边弄清楚宝宝哭泣的原因。切记不要用强制性训斥来制止宝宝哭泣。

不想孩子因为你的言行举止而远离你,那就要收起你那指责般的言语,不要让他对父母感到恐惧。所以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说话的度,不要让他感到害怕。

语言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掌握这门艺术,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情商。这本书可以介绍给大家,《儿童情绪管理早教绘本》共10册,故事有10个不同的角度。

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不同的道理,画面清晰,情节生动,很符合孩子的爱美性格,毕竟都是喜欢漂亮的图案。那么就能通过阅读的方式来理解不同的道理,这样学到的知识会比父母教的还多。

父母要随时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并且在宝宝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鼓励宝宝用哭声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宝宝的玩具不小心丢失了,比如宝宝某件事情没做好搞砸了等情况时,父母都可以告诉宝宝:“如果不开心可以哭出来,哭完会好受一点”。在父母的引导下,宝宝可能更容易感知道自己情绪的变化,也更容易掌握控制自己情感的方法。

父母平时不管再怎么忙,也要记得多跟宝宝沟通,尤其在宝宝哭泣的时候,切记不要粗鲁地呵斥宝宝不要哭泣,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内心是非常脆弱敏感的,所以这时候父母的一些“狠话”很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以至于让他们不敢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结:总而言之,平时越爱哭鼻子的宝宝,越容易感受到情绪的变化,也更需要情绪管理能力。尤其3-6岁之间的宝宝,是处于情绪管路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宝宝的这个年龄段,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可以才有亲子游戏、讲绘本故事等宝宝感兴趣,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培养宝宝的情绪管理能力。

与宝宝多沟通,引导宝宝用哭声或大声喊等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引导宝宝感知情绪的变化,学着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更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