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扁头最扁能有多夸张”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便对婴儿睡圆头还是扁头争论不休。
传统的审美讲究人的面相要“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脸盘看起来才有福气。老人认为扁头能增加面部轮廓,使脸看起来更大、更有福。但在如今的主流审美观念里,饱满圆润的头型似乎更好看。
在这一审美趋势下,矫正头盔在国内开始风靡。单在小红书上,矫正头盔相关的笔记就有2000多条。
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完美的头型,不惜花重金定制矫正头盔。所谓的矫正头盔,真能让几个月大的宝宝拥有完美的头型吗?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工程(足脊矫治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解益表示,传统的审美讲究睡成扁头,这对孩子来说并非好事。强行睡扁头可导致婴幼儿头颅变形,脑组织位置发生偏移,对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扁头还会造成颞下颌关节错位,对孩子的牙齿造成影响。在矫正牙齿时,医生发现有些人的牙齿不整齐或咬合错位等问题跟头颅形状有很大关系。严重的头部畸形挤压脑组织可能造成智力障碍或智力发育迟缓、中耳炎、视觉障碍以及双耳不对称等。
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扁头综合征,是指小儿头骨前后位或侧位发生不同程度异常,使脑结构生长错位或受到压迫,影响脑发育,引起行为发育问题。
扁头综合征通常分为斜头畸形、平头畸形以及舟状头三个类型。其中,平头畸形的婴儿一般后脑勺显得扁平,缺乏弧度。老一辈人追求的扁头,其实就属于平头畸形。
9个月大的朵朵每天佩戴头型矫正头盔超过15小时,只因妈妈想让她有一个圆脑袋。
朵朵妈小时候深受扁头审美荼毒,后脑勺“一马平川”,上学时还被同学嘲笑头后面像被铲车铲过一样。所以等女儿出生后,她便下决心一定要让女儿变成圆头。
老一辈人为了给婴儿睡扁头,让刚出生的婴儿采取仰卧睡姿,并在头下面垫上较硬的枕头,有些家长甚至将枕头换成书。在此过程中,孩子头部两侧太阳穴逐渐突出来,眉间印堂突出,使婴儿面容增大,面部丰满。
新老两辈人在育儿观念以及审美倾向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今,高高的颅顶、圆润的头颅已逐渐成为高颜值的必备条件。
不少商家也瞄准商机,各种矫正头盔、矫正枕头等产品层出不穷。小小年纪的孩子们便戴上了父母送给他们的第一道“枷锁”。
解益告诉记者,部分孩子在出生的时候,由于产道的挤压作用,头部会出现轻微变形。这属于正常现象,可自行恢复,家长不必过分关注。
其实,孩子的头型只要自然饱满就是好看的头型,并不需要刻意地进行矫正。对于追求圆头的家长,解益则提醒,8月龄前可以进行睡姿矫正。
比如家长应经常变换婴儿睡姿及头颅受力位置;若婴儿床靠墙边放置,隔几天让婴儿头脚对换方向,使左右颅骨受力均匀;玩耍时,经常将玩具放在患儿非习惯侧头旁,促使宝宝多向非习惯侧转头等。
对于一些扁头比较严重或头颅畸形的宝宝,则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矫正治疗。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可以为头颅畸形的孩子定制生物力学矫正头盔。该院有一套计算机辅助设备,通过扫描宝宝头颅,计算并设计出符合宝宝头围的头盔尺寸,用3D打印或3D雕刻技术,将头盔定制出来。
一般1岁以内佩戴后矫正效果最佳,1岁~2岁也有矫正空间,超过2岁,几乎没有矫正余地。
在国家心理救援队(河南)暨河南省第十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建宏看来,家长关注宝宝头型是常见现象,但过度关注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一定影响。过分关注孩子头型也是一种“容貌焦虑”。
家长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过分自我关注,继而在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是被别人关注的焦点。还会让孩子出现追求完美的心理特征,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天天照镜子,觉得自己的五官不标准,认为自己双眼大小不一致、鼻子难看、嘴巴有缺陷等,常常因为认知的歪曲选择做整容手术。
另外,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外貌,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导致一些孩子认为外貌漂亮帅气是最主要的,对穿衣打扮、化妆等有了超出实际需求的执着。
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点、缺点和容貌,即使孩子的容貌不尽如人意,也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无条件支持、关注、悦纳。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家长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减少对其容貌的关注。
减少攀比。容貌受家长的遗传因素较大,家长不要去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攀比,更不需要嫉妒。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比如,不能改变的是孩子的外在容貌特征,作为家长就应该接受甚至欣赏孩子的外貌,转而培养孩子的修为、气质、内涵、勇气、处世方法、学习习惯等。
减少过分关注孩子,专注自己的事情。一个家庭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家庭也是一个系统,宝爸宝妈生活中满眼都是孩子,则表明自己的心理还没有真正成长。
所以,家长应先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