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作为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更值得关注的要数健康问题了,比如:视力。
特别是随着读屏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玩手机可以算是一种普遍现象了,小到牙牙学语,大到步履蹒跚。近视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需要长期陪伴,这有别于学校与社会,我们平时强调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近视防控这件事上起到重要作用。
孩子的童年时期就那么长,一旦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不如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一小时,陪孩子做做游戏或者出去溜达溜达,这样不但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让您缓解工作后视疲劳带来的用眼危害。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成因与遗传、生活习惯、用眼习惯等密切相关,这其中也包括家长的言行举止。
走在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人玩手机玩的入迷,自己的孩子在边上画画。有些时候,我们在商场还经常能听到广播,广播的内容不是父母找孩子,就是孩子找父母。
如果家长能有意识的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举止习惯,就会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和用眼习惯。
在门诊,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出现了错误的用眼行为,但是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纠正,任由孩子继续沉迷手机或网络游戏,这样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加重近视发生及发展。
有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的近视预防工作,家长要起到主导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比较依从于家长,家长比其他任何人都可以更好的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
从很多宣传片上我们看到过这样的话:近视是不可逆的。的确,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近视了,大多会以每年50~150度的幅度上涨,如果不控制,很容易发展成高度近视,进而容易产生各类眼底病变,造成严重的永久性视功能损害甚至致盲。
要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减少近距离看书写字的时间。遵守“20-20-20”原则,即学习20分钟后,要往20英尺(6米以外)以外的地方看20秒,能够得到眼睛局部的放松。
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造成睫状肌的过度紧张,远眺则可以通过调节用眼距离来缓解这种紧张。
建议将台灯在左上方,侧面照到桌面或者书本。灯光一定要光源稳定,屏闪要小,不容易出现跳动和频率变化。
3周岁以后,建议每学期(每半年)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跟踪视力发育情况,排除斜视、弱视、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眼部问题。
8岁以内的孩子建议3个月测一次眼轴;8~12岁的孩子建议6个月测一次眼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