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反复不是矫情!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家长关注

作为家长,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疾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尚且可以陪护照顾,但孩子的心理疾病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童青少年自杀、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异常,并作出有效应对措施?

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情绪低落、悲伤的时刻,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自我调节和恢复。儿童青少年还处于心理发展不完善的阶段,可能还无法意识到自己有消极情绪,也不会准确地描述这些情感。家长可以从这5个方面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的心理问题不仅与家庭环境有关,学校里的遭遇、生理疾病等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有异样时,及时就医,自己也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调适。

1. 做个“三不”家长。当孩子主动与家长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时,家长不要随意打断,不要任意批判,不要主观臆断。设身处地,认真倾听,开放交流。可以不认同孩子的想法,但一定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使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对于孩子的烦恼和问题,要一起分析讨论,共同寻找办法,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2. 带孩子动起来。规律的有氧运动和沐浴阳光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户外运动的习惯。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培养相关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3. 帮孩子睡足吃好。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情绪波动,抑郁症也可能表现为睡眠障碍,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预防或缓解抑郁症状。同样,食欲减退也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

最后,提示各位家长和老师:如果发觉孩子反复出现异常情绪和行为,应及时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切勿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