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改造孩子吗?

“好的父母与不好的父母,核心区别在于:父母是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

如果是前者,哪怕父母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做不到时时刻刻回应孩子,也没关系,孩子的一生照样会过得逍遥自在。

但如果是后者,即使父母学了很多育儿方法,跟孩子说话温和有礼,孩子依然会反感抗拒。

我经常遇到一些学习正面管教的家长,他们学习了很多,但学会的往往是温和坚定地控制孩子、改造孩子。无论他们说的话多么有道理、正确,跟孩子的关系依然拧巴。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这是很高深的境界。

如果一个人能修炼到对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没有改造欲望,那么他就是所谓的“觉醒”的人。

爱带来如其所是,带来对事实的臣服和行动的智慧;而恐惧带来分裂,带来对错评判,带来应该与不应该的较劲。”

成为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的人生才香,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值得坚持。

有位幽默的网友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狗还大。

张德芬女士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笑谈,自己明明是一只猫,可老公却希望她能成为一只狗。到头来,她老公不可能得到一只狗,只能得到一只忧伤的猫。

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总是形形色色,性情、爱好、理念总是大不相同,世界才因此色彩斑斓,相映成趣。这就像花园里的鲜花一样,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才是春。

你能想像全世界都是一样的风土人情,都是标准流水线生产的一模一样的人吗?

但是,人们总是无法放下执念,总是希望别人能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其中对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其加以改造的迫切心情更甚。

如果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伴侣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他自己。悦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种子,带着好奇、欣赏、支持、接纳的眼光和态度,看着对方放松、自在、快乐地演绎自己的人生,那么,肯定可以多出很多欢乐幸福的家庭,可以减少很多痛苦和悲剧。

是的,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很多的美好、勇气、力量、信心,就在家庭无谓的改造斗争中,被内耗、磨灭、吞噬。

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别人的是神经。没有人能被你成功改造,正如你也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改造一样。

不被允许做自己,被别人拿着放大镜、显微镜指指点点,总在被评判、被控制、被改造、被否定,压抑自己的本性,扭扭捏捏学着别人的样子,太难受,也不可能成功。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个当下看似特别简单的道理,就很难被人接受。太多太多的人,还处于谜之自信,还在绞尽脑汁、不遗余力投入改变孩子的大工程中。误以为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期望的样子,那么人生就完美,就万事如意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现实生活中,不允许别人成为自己的现象比比皆是。

六岁的小女孩天真活泼,活力四射,嗓门大,经常处于欢呼雀跃的状态。家里的大人们习惯了安静,实在受不了这样欢脱的小孩子,集体地表达了对小姑娘的反感、控制、惩罚。大人们的愤怒如此强烈真实。

可是小女孩因为年龄、性格的原因,那就是她原本的样子呀。难道要求她像暮年之人一样,死气沉沉,安安静静,少言寡语?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家长肯定也存在类似的执念。不如先拿自己开刀,去选定另外一个人的形象,然后,放弃自己,处心积虑学着做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