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高铁上,有乘客因小孩吵闹而劝说制止,随后遭孩子家长怼:“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同行人员附和道:“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去。”这个小小的摩擦被人用视频录了下来并传到网上,又很快吵上了热搜。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异口同声地指责孩子家长。有人说,“什么家长教育出来什么孩子。”“连孩子都看不住还能干什么?”甚至还有人说:“理直气壮拿‘孩子管不了’为孩子开脱的家长都是下等人。”从现实中的争吵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辱骂,似乎只隔着鼠标在“发送”按钮上的轻轻一点。
其实,这段视频非常短,完全没有呈现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截取了一段火药味十足的互怼场面而已。网上的说明文字往往强调家长怼乘客,但实际上,乘客的态度也同样尖锐。仅凭这一小段视频就判断谁对谁错,恐怕有些武断。
放任孩子吵闹肯定不对,但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小摩擦跟原则性的是非对错并没有关系,而只是源于某个细节的错位而已。比如说话时的语气过火、表情冷漠,比如一个用词不当,都可能让对方火气蹭蹭上涨。在这个孩子吵闹的事件中,我们起码应该了解:当时家长是否努力安抚孩子了?乘客有没有平心静气地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尽量解决问题,还是不断推动争吵升级?
不过,网络上的站队,有时也并不完全源于事情本身。有些人选择支持某方,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自身的经历。比如很多网友在这段视频下面控诉,用自己的经历来证明“这些”家长的可恨。但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反倒没人关心了。这对没有机会发声的当事人,显然不公平;对于解决问题,更是于事无补。
曾经有年轻妈妈带着婴儿上飞机,给全飞机的乘客送小礼物,写道歉卡,被全网盛赞,认为这是有素质的表现。而一位作家却认为,这样做收窄了大家对婴儿出行的宽容度,仿佛婴儿哭闹就是原罪,因而不赞成。无论如何,哭闹确实是孩子的天性,年幼的孩子确实有不可控性。这不是为孩子辩护,也不是说家长因此就可以放任孩子不管,而是希望在遇到类似纠纷时,人们能多一点冷静和理解,少一些预设立场的相互敌视。
一方面,人们都渴望安静的环境,这是人之常情,在公共场合尽量安抚好孩子是家长应尽的责任;但另一方面,也要承认,面对吵闹的孩子,家长的安抚也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也确实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作为一个妈妈,我也曾多次带孩子坐高铁旅行。实话实说,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我每次出行都很紧张,生怕孩子给别人带来困扰。直到现在孩子大了,能够理性沟通了,才稍稍放下心来。
说到底,充满戾气的争执丝毫无助于双方的沟通理解,只能沦为无意义的口水战,这对谁都是不利的。那么,能否不用非此即彼的态度来激化矛盾,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去化解冲突呢?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渴望安静的环境,那么面对争执,也让我们保持冷静不用那么剑拔弩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