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伤害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代人的,并不是悲伤所带来的痛苦本身,而是他们为了逃避痛苦所做的事情。”
“悲伤不是可以靠斗争去克服的东西,死亡带来的悲伤也被深深误解。”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读到15则关于爱、失亲、面对自己的死亡以及抚平悲伤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悲伤如何揭开我们最深的恐惧、撕掉我们自我保护的外衣并使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
作者是英国乔治王子的教母 ,悲伤心理治疗师,伦敦圣玛丽医院妇幼保健先驱人物,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CHILD BEREAVEMENT UK)创始人朱莉娅·塞缪尔,她服务于英国国民保健署(NHS),同时创办个人诊所,25年来为无数丧亲家庭提供了专业心理辅导。《每日邮报》授予她“鼓舞人心女性奖”。
这本书汇集了她25年来悲伤咨询的非凡经验,将带着我们走近有关悲伤的禁忌与迷思,让我们尊重并理解悲伤的过程。
下面的文章节选自《悲伤的力量》中“失去父母”一章中的最后部分,我们将学习到在孩子的内心,面对死亡会经历什么心理状态,我们如何支持儿童丧亲者面对生命的悲伤。
这一节大致列出了一个丧亲孩子的需求,其原则同样适用于所有关系中的死亡,祖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
随着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更多地关心如何有效应对失亲儿童的反应。普遍的反应是“孩子很神奇, 他们迅速恢复”,我们现在知道他们有复原力,但是,像成年人一样,他们的复原力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无法成长。
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对死去和死亡的语义理解。对于非常年幼的孩子来说,死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不理解它是永恒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切实领会了它的不可逆性,而青少年常常发现,他们已在抗争的青春期冲突因它而愈加复杂。
可以理解的是,我接待过的所有父母都想保护他们的孩子免受痛苦。告诉孩子真相似乎显然是错误的,无论是他们的父母正在死去的信息,还是比如与葬礼有关的细节,这让人感到太过悲伤和恐惧,但研究表明,孩子会把这样的保护体验为一种排斥。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可能对自己活着的父母心存怨恨。
我想在本书中一以贯之地传达的信息是,孩子们需要得到和成年人一样多的信息,而且应该用适合其年龄的具体语言来传达。
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他们会去补足,而他们补足的东西可能比真相还坏,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可能是奇异的和无限的。
无论事实多么艰难,总比谎言来得好,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可以信任他们的父母。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从他们的环境中吸收信息:他们可能会听到谈话,或者,更糟的是,他们只听到一半。
他们对周围的成年人的痛苦很警觉,具有具体的知识解释他们观察到的东西,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对他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显示,母亲通常能在配偶去世后给孩子爱护和理解的关注,我们要意识到的是丧偶的父亲尤其需要帮助。
我发现,特别是对非常年幼的孩子,正在发生的死亡事件经常会被屏蔽掉;我通常听到说 :“他们不知道的,他们不会思念的”。
我的经验和发布的研究与此不同,幼小的孩子会从他们的父母的身体上注意到他们的痛苦反应,并为此困扰。死亡发生后,他们失去了唯一的、一以贯之的照顾者, 在不同的人之间四处辗转,这同样困扰他们。成年之后,这种剥夺记忆的缺席体验会成为破坏性障碍。除非建立起一个形象完整、丰富的故去的父母身份,否则孩子都会为这种空虚所折磨。
活着的父母需要通过故事和纪念品来建立一幅故去父母的画像,成为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能够不断回顾的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把坏消息告诉孩子的确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父母或许感觉这样做是“坏”的,但重要的是不要把感觉和事实混为一谈。有时你会不知怎样开口,那就让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在一旁给你支持。
找一个安静的房间,身体离孩子近一些, 这是比说“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更有用的信号——你要告诉他们一个坏消息。然后,尽可能简单直接地说出消息, “爸爸今天早晨死去了”,对年幼的孩子解释“死去”的意义:“当人死去,他们的身体就不再工作了,他们的心脏不再跳动, 他们不能行动了,他们的身体会变冷变硬,一个死去的身体不会感到任何痛苦”。
讲述整个事件可能要循序渐进——比如,可以先告诉孩子爸爸死去了,然后是爸爸死去的前因后果。跟随孩子的脚步,如果他们想知道更多,就告诉他们真相。但注意不要把信息一下子都塞给他们,确认孩子的理解,让他们有时间吸收。
让他们提问,如果他们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最好给予同样的回答,像成年人一样,他们不一定是没有理解(尽管有这种可能 ),更可能的是需要时间来吸收死亡的概念,而有时重复是必需的。
可以理解,我们许多人都害怕看到我们所爱的人的遗体,我们可能会强烈地感觉到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然而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集中注意力的记忆,使我们能够以一种毋庸置疑的方式知道,这个人已经死去了,而且不再回来。
看到遗体是帮助孩子面对现实的一种方式,并开始理解发生了什么事。这里没有一定之规,除了不能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公开地提出问题,诚实地回答问题,并强调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父母应该先看遗体,这样他们就能判断是否适合让孩子看到 ;然后帮助孩子做好准备,他们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样子的,房间是怎样的,谁会在那里,将有些什么事发生。
带些鲜花或卡片留给去世的父母会让人感到安慰,让孩子感到他们献上了自己的特殊礼物。在当时和过后,给予孩子温和的支持和大量的安慰,这可能成为他们理解死亡的非常重要的一步。重要的是表现而不是告诉孩子,这样的情况下什么是合适的——例如,第一次触摸或亲吻遗体。你可以向孩子表明他们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我们可以假设孩子知道什么是葬礼以及葬礼的功能,但除非孩子以前参加过,否则他们不太可能真正了解葬礼上会发生些什么。
即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参加了葬礼,长大了已没有记忆,他们可能仍然很乐意知道他们参与其中了。我从未听说过哪个孩子为此后悔了。跟孩子讨论葬礼时,首先要解释它的目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将由文化和宗教决定,但一种普遍适用的简单的描述方式是 :“当一个人死去,我们会有一个特殊的仪式叫做葬礼。因为爸爸去世了,我们要专门为他办一个葬礼,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将和我们一起,我们将记住爸爸的一生。他的遗体将放进一个叫做棺材的特殊的盒子里——记住,他死去了,再也没有任何感觉。在葬礼上, 我们将会……(讲述将要做的事情)葬礼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把他的遗体抬到墓地,在那里挖一个很深的坑,把爸爸的棺材放进去。这叫坟墓。上面会有爸爸的名字,这样每个人都知道他埋葬在那里。
谈到火葬时你需要谨慎处理,这与孩子的年龄有关,想到父母的身体被烧,他们可能会很不安。重要的是强调一个事实,死去的人什么都感觉不到。说法之一是:爸爸的遗体在火葬场变成柔软的粉末,然后把骨灰放进一个叫骨灰瓮的罐子里。我们准备把骨灰瓮……
许多家庭发现,在仪式的前一天去趟教堂或墓地,让孩子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些意识,并帮助他们想象,这很有用,这样他们在当天就不会太过不知所措。而葬礼的录音和录像在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他们的宝贵资料。
就像我们想保护孩子,孩子也能保护成年人,不想表现他们自己的痛苦。通常当他们很快变化的时候,从悲伤到快乐的游戏,他们可能是为了掩饰他们的不快乐。对父母来说,有必要留出一个特别时间,比如下午茶,来确认一下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伴随父母死亡而来的不确定性会让孩子心绪不宁,我们希望通过允许他们的破例行为来安慰他们,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安慰与纪律之间的界线很难划分,但一般而言,最好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按部就班,遵守正常秩序,有了熟悉的界线和结构,孩子会感到更安全可靠。
研究表明,父母临终的孩子会有一种本能的求生动机,他们会向活着的父母靠近,而远离他们即将死去的父母,他们高于一切的问题是“谁将来照顾我?”他们会脱口而出一些看起来有点冷酷无情的问题,就好像他们只关心自己,而不关心那些即将死去的父母,比如“如果妈妈不能带我去上学,那谁带我去?”这是他们的生存机制在起作用,是对他们的处境的一种自然的、反射性的反应。
积极鼓励孩子待在生病的父母身边,鼓励他们做一些体贴的小事,比如擦护手霜,或者一起读故事,或者创建一个喜欢的歌曲的播放列表, 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尊,还能为他们提供一种亲近临终父母亲近的记忆,从而使他们免于因过早退出而产生负罪感。
当父母受煎熬时,照顾孩子就非常困难了。但是养育质量是孩子们健康适应父母死亡的关键。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允许他们向照顾者公开表达他们对死亡的感受,他们承受的抑郁和适应不良的悲伤症状会更少。同时,孩子越早得到恰当的支持,他们的调适就越好。反过来,支持得越晚,消极影响的风险就越高。
孩子通过观察周围的大人来学习悲伤,如果看到他们的父母表达了悲伤然后继续工作,他们就知道了自己也可以这样做。同样,如果他们从未见过父母悲伤,他们很可能也会反射这种行为,或者困扰于自己的悲伤情绪,以及他们能否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成年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会感到自己情绪上的幼稚而希望获得照顾,而找到对他们自己的支持对于成功地哺育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描画失亲的成年人的图像是,他们的悲伤如同涉水过河,绵延不绝,每一步都是艰难的。通常用来形容孩子的悲伤的比喻则是,在水坑里跳进跳出,他们悲伤的时候就会跳到水洼里,哭,或者变得孤僻乖戾,然后,当他们得到了安慰, 就会跳出水洼,愉快地回到他们的游戏中。
我们必须观察孩子们的行为看他们何时需要我们的支持,因为他们用言语表达感受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尽管有时惊人的清晰)。他们不仅会流泪或生气,还会退行,睡眠不好或没胃口。他们需要获得保证,他们是被爱的,他们将会被照顾;而且他们的反应没什么错——无论是感到沮丧, 还是玩耍时感到快乐。
斯蒂芬的孩子在母亲去世时都是年轻人,注意到一点很重要,不管我们多大,当我们的父母去世时,我们都会感到很幼小。给年轻人提供支持就像给孩子提供支持一样重要,但他们的需求往往被忽视。
孩子可能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为他们的父母离去而悲伤,因为他们对死亡概念的理解随着他们的认知发展而改变。重要的生日或人生事件会使他们与逝去的父母重新联结起来,每一次他们都需要重新面对失去感。正如有些人所觉察到的那样,悲伤并没有被结束,相反,悲伤是一种终身的过程,在我们生活的不同时期对我们有不同的影响。
要充分理解死亡的概念——它是永恒的、不可逆的、普遍存在的——大约得等到孩子八岁左右。尽管向所有的孩子解释死亡都需要准确的,与年龄相应的清晰的术语,而对年幼的孩子尽管你可以这么做,但他们仍然无法理解永恒性。等他们长大了,他们开始对死亡有不同的理解,而你需要对解释做相应的修改。
大多数小学高年级的儿童或十几岁的孩子被认为已有认知能力去充分理解死亡的终结性。这同样意味着他们也完全明白他们的失去有多么大,因此他们需要很好的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
有些经历了父母死亡的孩子表现得几乎没有不安。研究认为,实际上他们只是延迟了他们的悲伤表达。而且他们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产生一种悲伤反应,有研究显示这种悲伤最长可能在丧亲两年后发生。
为了保护孩子免受麦克斯那样的痛苦,父母(如果他们还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心力交瘁)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发孩子表达悲伤。包括一起阅读合适的故事书,或者制作纪念册和相册,还有一些活动包和书籍可以从诸如“英国失亲儿童”的组织那里购买。
如果这个做起来很难,或者似乎没什么效果,那么建议孩子去见学校咨询师, 或寻求失亲支持组织的帮助。那些刻意压抑与死亡有关的想法和感觉的儿童,被发现精神症状发生风险会提高。因此儿童自身的利益干预是很重要的。
作者:[英]朱莉娅·塞缪尔(JULIA SAMUEL),悲伤心理治疗师,伦敦圣玛丽医院妇幼保健先驱人物,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CHILD BEREAVEMENT UK)创始人,服务于英国国民保健署(NHS),同时创办个人诊所,25年来为无数丧亲家庭提供了专业心理辅导。也是英国乔治王子的教母、《每日邮报》“鼓舞人心女性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