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有着一个八年之久的公益性组织“童真绘梦”,自2014年成立以来,为自闭症儿童开展了约50期艺术疗愈课程。
今年暑期,他们走出城镇,将目光聚焦在乡村的“星星之子”。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在乡村,许多家庭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和意识都较为薄弱,由于自闭症疗愈机构大都位于城镇,乡村缺乏相关的资源,农村自闭症儿童没有机会获得疗愈。
早在今年年初,队员们就着手设计艺术疗愈课程的教案,但因为疫情影响一直被搁置。如今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调研和走访了相关机构后,他们的方案被不断优化。
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与资源的局限性,尤其是自闭症儿童较难适应纯线上的模式,需要有志愿者在一旁进行辅助,因此大家最终选择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模式,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场景,模拟了一个在家中线上上课的环境。
课程一开始,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开展线下小游戏,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绘画环节,由两位队员在线上和线下分别进行指导。实践团副队长丁慧霖有着多年的绘画基础,如今有机会能再“捡起来”她倍感开心。
校刀画社社长吴晓如在日常的社团活动时就有担任“绘画小老师”的经历,因此她也希望自己的这份经验能够帮助到“来自星星的孩子”。
课程开始之前,丁慧霖和吴晓如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年龄大小、以往学习情况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份绘画教案,确定了绘画课程主题、教学难度和整体教学流程。负责线上教学的吴晓如还制作了科普介绍和课程引入的教学文件,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周完成作品并录制成视频,发送给家长提前预习,让他们能够提前知晓流程。
自闭症儿童在理解力和专注力上都有所欠缺,无法很好地接收指令,经常自顾自地专心做事,并不会给予一个积极的回应,这是教学中最大的挑战。丁慧霖和吴晓如需要想法设法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不断地重复指令。
“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自闭症儿童。”这是丁慧霖和吴晓如教学中的感受。绘画过程中,一位自闭症儿童没有根据她们的要求进行绘画,而是按照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完成了画作。
当看见孩子们将不愿说出口的世界通过绘画呈现在面前,她们成就感满满:“星星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希望通过绘画艺术理疗让他们表达自己,与世界互动。”
目前,实践团队已推出了后续的系列艺术疗愈课程,孩子们高质的画作将会被制作成“周边”,通过换取一定的利润改善他们的家庭生活。
该项目负责人、金融管理学院于佳鑫说,这次受邀来参加试点课程的家庭皆来自农村,为了给孩子治疗搬迁至了城镇,居住的都是空间狭小的合租房,经济条件较为一般,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他们分担一些昂贵的自闭症治疗费用,减轻负担。
当被问及“童真绘梦”未来的发展规划时,队员们都坚定地表示会将项目一直传承和延续。他们希望乡村的自闭症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治疗机会,受到艺术教育和精神上的滋养,也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