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讨好型人格是指过度满足他人意愿,而忽略自身感受的一系列行为。某种程度可以理解为极端的“利他主义”。不过,讨好型人格的利他,是病态过度的,基于对他人的讨好而做出一系列违背内心的行为。
讨好型人格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害怕失败。讨好型人格害怕外界对他的一系列考验,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害怕失败后身边的人会对自己露出异样的眼光,也许是不满,也许是嘲笑,这都让他们感到害怕。
因此面对未知的新事物,他们不敢尝试,畏首畏尾。二是只在意他人感受而忽略自身利益。讨好型人格的他们,渴望周遭事物人对自己认可,信任自己,因此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只为达到他们的满意。这种病态的心理,即便自身知道不对,但由于从小养成的性格让自己忍不住。
讨好型人格大多是从小养成的,家长占主要责任,往往从语言中就能体现。如果家长常常说一下几句话,就要当心了。
1. 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这句话常常出现在孩子做了让父母不高兴的事,或者没有根据父母的意愿成长时,孩子总能听到这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类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控制欲,孩子的学习经历,或者成长轨迹,父母都希望孩子一步不差的听从自己的意见。
可是,父母总是忘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步入青春期之后,孩子不再是父母的“提线木偶”,渴望父母与自己平等交流。“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种话,无疑是带有威胁色彩的,孩子当然会被父母“恐吓”住,结果便是孩子变得懦弱胆小。
估计有不少家长都这样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或者“你可千万不要让父母失望”等,看似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实则是给孩子增添无形的压力与负担。父母不妨换位思考,如果在职场中,上司对自己总是说,千万不要让公司失望,大人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所以,孩子希望父母给予的是希望,但不是挂在嘴边的期盼,与其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期盼,不如用行动,或者换种方式。比如,陪伴孩子参加某些比赛,或者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而不是打击。
3. 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
这句话透露的便是经过一番比较之后,父母对孩子的不满。有句话说,“活在比较中的人是不会感到幸福的。”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即便自己已经达到某种领域的高端地位,依然有数不胜数的前辈在“俯瞰”,因此,适度的比较会给自己带来动力,过度的比较只会陷入深深的不满和自责。
而父母作为最亲密的“第三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孩子本身很优秀,这句话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自我满足,他总认为还不够努力,还不够优秀,还没能成为父母眼里最棒的孩子,可谁来定义怎样是最优秀的孩子呢?
父母往往不知道的是,孩子能顺利升学,身体健康,已经胜过一大半同龄人了。相反,如果孩子各方面一般,父母这番话更会打击孩子的上进心,反正爸妈都对自己放弃了,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了解孩子的内心,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同时也可以陪孩子看一些培养性格的书籍。
推荐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给所有的家长,这套书针对2~6岁孩子设计,蝉联三年畅销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
这套书采用的是绘本的模式,里面有各种各样符合小孩心理成长的插画,既美观又形象,通过个一个个小故事来让孩子养成好脾气、好习惯、好的表达方式以及好的思维模式,同时这本书十分建议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家长能够从中获得不少启发,比如不应该对孩子说怎样的话,以及怎样能够让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长。这套绘本都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来告诉家长答案。
因此,语言是一门艺术,家长对孩子说出的话更需要谨慎,希望这套书能带给家长启发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