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区散步,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滑轮滑时没控制好,摔了一跤,一旁的父亲不但没有帮忙把孩子扶起来,还劈头盖脸一顿责骂。
这是不是很多父母的日常写照?有些父母对此不以为意,“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殊不知,这些“言语利刃”会对孩子身心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讲述了小企鹅在经历妈妈吼骂时所承受的痛苦。很形象地表达出孩子在遭遇妈妈吼骂时所承受的一切。
密歇根大学的伊森 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也证明了: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的反应非常相似。心碎这个词不仅是个比喻,心碎对象的神经系统真的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不仅如此,当孩子长期遭到父母的吼骂,还会出现躯体化的反应,比如:腹胀、消化不良、头疼、发烧等等。
父母真的别再拿“刀子嘴,豆腐心”当借口了,殊不知,你的“刀子嘴”伤的不只是孩子的“身”,还有“心”。
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从小被吼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很多网友都默默地回答了两个字:自卑。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家里经常被父母“吼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非常大。这些孩子中,25.7%的人成年后会“自卑”和“抑郁”;22.1%的孩子表现为“冷酷”;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心就是在父母的所谓“刀子嘴”中日渐崩塌的,“豆腐心”却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吼骂会让孩子活得怯懦、小心,一旦受伤害,只会默默承受。即使做得好,也倾向于自我贬低。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 A. TEICHER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2009年,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那些经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成年后,他们大脑的威尼克区域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而者连接的减少意味着这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差。
2018年,他和他的团队发现,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高中生海马体和胼胝体的体积减少了,而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
通过这些研究,TEICHER指出,言语暴力不仅会改变儿童大脑的感觉信号回路,而且还会改变相关脑区的生理结构,这些结构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何才能让在父母“舌尖”长大的孩子少受父母的语言暴力呢?
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父母的情绪并不源于孩子的行为,而源于自己不理性的执念:“你应该……”“你必须……”“每个孩子都是……”等等。
育儿专家罗静说:“对于容易情绪失控、爱吼孩子的父母来说,学会喊停,是育儿中特别重要的一课。”
当父母放下不理性的执念,学会喊停,才会意识到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一路摸爬滚打,不断试错,不断修正,走出他们自己想要的独特人生。
如果没有经过反思和刻意练习,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在无意识地复制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说的话,对孩子某些行为的反应是下意识地,自动化地。
如果父母从小是被吼大的,大概率也会吼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不曾被温柔对待过,一旦情绪失控,说话方式最容易切换到自己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应激反应。
父母自己虽然不喜欢这样的行为模式,可是不自觉地,在面对孩子时,却成了那个自己最讨厌的父母。
有些时候,不是父母自己不明白道理,也不是原生家庭给我们的烙印,而是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遇到具体的育儿问题时,还是会言语匮乏。
比如:遇到孩子把书扔得四处都是,父母会习惯地说:“和你说了多少遍,不要乱扔书,你怎么又乱扔!”
而不是说:“如果你把书扔到地上,你需要把它们全部放回去。”
显然,后者效果更好,但,这样的句式不经过学习是不会自动储存在我们记忆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