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夏日炎炎,秋天的艾蒿等过敏原正在路上,穿越人海,只为与过敏的你相拥。打喷嚏、鼻炎、皮肤瘙痒,你是否怀孕还在受这种罪?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孕妈来说,夏季是防护过敏的关键时间,还有些孕妈孕本来从前不过敏,孕后却频频过敏,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红肿、皮肤瘙痒……真是太闹心了!
是的,孕期过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美国有18-30%的育龄女性罹患过敏性疾病,约20%女性妊娠期受到过敏性疾病的影响。最常见是过敏性鼻炎/哮喘,此外还包括皮炎、结膜炎、急性荨麻疹、食物或药物过敏等。我国尚无孕妇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大样本流行病数据,但临床上并不少见。怀孕期间对过敏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对保证母亲和婴儿健康至关重要。
过敏,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敌我不分的情况,将本来对机体无害的物质(如花粉)识别为有害物质,对其进行驱除或消灭,导致免疫“过度”。当过敏累及某些器官及组织的时候,就会导致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孕妈在怀孕期间,生理会产生一些变化,其一是免疫系统为了适应胎儿这个外来物,会有一些改变;
其二是怀孕后荷尔蒙改变,间接影响体温容易升高,可能会增加过敏风险。然而目前也有许多孕期过敏无法明确其诱发原因。
此外,并非所有的过敏人群怀孕后会加重过敏症状,因怀孕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皆有改变,有些人过敏状况可能加剧、有些人状况变好,有些人则维持现状。
这是很多准妈妈都担心的问题。
一般来说,普通的孕妇皮肤过敏,对胎儿影响不大。但若出现两种情况,就有影响胎儿发育的可能,需要及时治疗。
一种是孕期过敏伴随有哮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准妈妈体内的血氧保护度不够,进而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另一种是过敏严重,导致准妈妈夜里睡不好觉等,也会间接地影响胎儿的发育。
孕期过敏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病史的分析,清晰的症状日志对诊断非常有帮助,但不建议随意规避过敏性食物,这样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膳食调整应在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由于体内实验(比如皮肤实验或激发试验)需要停过敏药,,所以孕期更推荐体外血清学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以后,当然就是需要孕妈们在生活中尽量规避过敏原,如过敏原为花粉时,在花粉产生的季节,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过敏后,孕期最理想的状态是不用药,特别是早期
虽然理想状态下尽量不给孕妇用药,但是在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不治疗不仅对孕妇对胎儿/婴儿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哮喘患者孕期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控制哮喘,防止哮喘加重。如果发生哮喘严重恶化不仅威胁到母亲,也威胁到胎儿并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吸入激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总体对孕妇是安全的,口服激素、单抗药物等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咨询医生,综合评估用药的收益和风险,采用最低剂量。
1.重视鼻腔卫生,积极预防感冒。做好鼻子的保护非常重要。建议孕妇使用加湿器来补充空气湿度;避免过度刺激的气味。
2.平时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勤更换枕头、被褥,避免落尘和霉菌的滋生,避免吸烟及处在二手烟或污浊的空气中。孕期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 类食物,可以增强血管弹性,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流,而且本身这些食物就对胎儿好。尽量避免吃生冷的食品及饮各种酒类。
3.保持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要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经常大吵大闹或有忧郁情绪的孕妇,应及时做好情绪调整。
4.盐水洗鼻。盐水洗鼻治疗鼻炎是近几年在欧美国家比较受推崇的一种新的鼻炎治疗方法。对鼻腔进行彻底的冲洗,把鼻腔内的过敏原、病菌、炎性分泌物等脏东西清除掉,盐水洗鼻疗法优点是不使用任何药物,所以对于孕妇鼻炎患者可以放心使用,因为不使用任何药物,所以效果的体现相对就慢了些。
很多人都惊讶过敏竟然还会遗传!事实上,遗传因素对过敏的影响非常大。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由两对以上基因共同作用造成,并无显性和隐性之分。虽然每对基因的作用较小,但具有积累效应。一般来说,父母均无过敏史,下一代约5%-15%患病可能;当父亲患有过敏时,下一代患病概率为20%-40%;当母亲患有过敏时,下一代患病概率为40%-60%;父母均患有过敏时,则下一代患病概率为60%-80%。
详情请见《过敏星人踩过的坑:没有特别预防和干预孩子过敏情况,原来过敏体质是遗传的!》
因此,孕妈因充分做好怀孕期间的营养补充及健康护理,降低孩子过敏的概率,如妊娠期孕妇维生素D缺乏症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新生儿湿疹是儿科常见的过敏皮肤炎症,好发于头面部、四肢、躯干等,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随着妊娠孕妇维生素D缺乏的普遍发生及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流行,孕妇维生素D缺乏与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加。有研究发现,孕妇维生素D缺乏与后代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1.《孕妇体内维生素 D 水平与新生儿湿疹发病的关系》吴芳 王倩 陆娇 李臻 洪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 (上海)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