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丨在游戏中提高认知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发现,孤独症对儿童所造成的生理问题非常严重,比如肠炎、脑炎、认知低下、多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重金属、不耐受等......首先我们需要针对其生理问题进行治疗,同时结合家庭干预,提高其认知。

游戏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和信任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亦是如此,“玩游戏”是家庭干预中最为推荐的一种方法。然而,玩游戏本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父母却总感觉“压力很大”。

不知道玩什么,不会玩,孩子也不感兴趣,玩单一游戏......其实我们在给孩子选择玩具和游戏上有一个超前的过程,不能盲目选择。帮助不同阶段的孩子选择合适的游戏,是我们真正玩好游戏的开始。

在模仿游戏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物理的模仿游戏,或者做一些操作性的模仿,比如拿起一个沙锤,摇一摇。一般模仿游戏不需要选择玩具。游戏的重点主要是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观察孩子的喜好,开发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音乐,玩“请跟我做”的游戏。

对孩子来说感官运动游戏是一个自我探索世界的过程。当孩子们看到有趣或新奇的物品时,他们可能会想要触摸它们并品尝它们。这样的游戏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在这个阶段,孩子喜欢通过敲打、推拉、摇晃等方式探索事物。

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喜欢有声光的玩具,有些孩子对特殊的气味和触觉感兴趣。如果孩子特别喜欢肢体互动的游戏,家长可以用肢体代替玩具配合孩子。比如:接吻,拥抱,高举。根据孩子的喜好,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探索世界。

比如孩子在玩的时候,你给他一个水杯,他就会知道水杯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打或者摔的。当我们给孩子一个皮球时,他会知道是用来拍的,而不是用来品尝或敲桌子的。功能游戏也能反映出孩子是否知道物体的用途,认知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

是指一些搭建性的玩具或游戏。比如把拼图放到拼图板上,可以用积木、折纸、橡皮泥、乐高等搭建不同的东西。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用剪刀完成不同的作品。

搭建性的游戏需要建立在孩子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例如,一个孩子可以拿起一个积木,他知道积木可以建成不同的形状。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他可能不知道积木的用途,也不知道积木或者乐高可以用来搭建房子或者其他他喜欢的形状。

这个阶段对孩子的认知要求会更高。前假想游戏是指在游戏中使用模拟玩具作为真实物体。例如,当孩子们拿起衣柜玩具电话时,他们可以假装打电话。有一些玩具和筷子,孩子可以像正常的筷子一样假装吃饭,喝水等等......这意味着孩子们开始运用他们的想象力来玩游戏。

孩子可以用一个不是仿真的物体来代替现实中的东西。与最初的想象游戏相比,后来的想象游戏对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要求更高。

比如孩子拿起一个香蕉,发现它是弯曲的,就和家里的玩具水枪很像。他可以假装香蕉是玩具水枪进行玩耍或者不借助任何玩具,只靠手势,比如:用手比划6的手势,假装自己在打电话。

这个阶段需要父母想出和孩子互动的东西。例如,我们在玩过家家时,假装煮食物,又比如家长在中途想喝水,就用手对比杯子的形状,假装喝水,引导孩子看一会儿能不能玩一些想象中的游戏。

家庭干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不断学习、努力积累经验,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康复治疗方法,同时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父母要清楚自己的精神状态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才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融入社会大家庭。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采集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