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研感悟:精准扶贫三大有效措施

    自从2015年开始从事大数据精准扶贫以及智慧三农平台的研发与运营后,我随队去过不少的地方进行扶贫、三农调研与学习,当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贫穷地区,比如广西的三江、融水、巴马、贺州、百色、崇左以及贵州的一些农村,感受挺复杂的,有些村感觉已有依赖感,完全要靠输血,有些村自然环境好,本可以靠种殖养殖结合旅游来发展,但缺资金缺人才更缺好的领导,搞得不伦不类的,甚是可惜,有些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田地都浪费了,有些村搞起来了,造血功能极强,风生水起,全市全省全国树典型,真怕过度宠爱会毁了它……

 

走过之后,你会发现中国农村拥有太多的机会太大的市场,农村空气真好,风景真美,农业真落后,农民真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年到头算一算还比不上城里人一餐海鲜一场KTV,当然你可能被那些典型村以及琳琅满目的农村电商造势所迷惑,以为中国农村都发达了,其实你所看到的都是顶尖代表,还有绝大多数贫穷落后的村落你无从了解,就如同你经常看到马云同学的容颜以及听到他所吹的牛逼,但你有关注过中国千千万万苦逼的互联网创业者吗?他们中万分之一的人未来有可能和马云一样吹牛逼,但剩下的那9999个都悄无声息地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留下的那一点点痕迹,只有他自已铭刻在心,待到白发苍苍时和别人反复说起,别人也只是一笑而过。

 

其实,扶贫工作在中国一直都有,但过往大都是粗放扶贫,输血式扶贫,没有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精准扶贫”最早是在201311,他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尔后,精准扶贫的思想与政策持续推动,在20151127日至28,“精准扶贫”得到了最大的促进,、、。他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一个伟大且艰巨的任务,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00万人,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

 

可见我走过的贫困村只是九牛一毛,中国6亿的农村人口,除去年收入28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应该还有大量农民的年收入处于2800元至于5000元之间,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入贫困状态,因此小弟以为真正实用有效的扶贫体制与措施是不应该只关注贫困人口,应该面向的是整个农村与农民,给予他们可操作的政策,可造血的产业,可振奋的未来,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贫困人口通过自已的辛勤劳动获得美好的生活。

 

我所走过的村,有很贫穷且还没有解决办法的,有正在努力脱贫的,有已经脱贫致富并成为全省典型代表的,基于个人的理解与经验,我总结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有效思路与措施,其实难的并不是思路与措施,有大把可供学习与模仿的典型,难在于统一村民思想、说清楚道明白这样做那样做的好处、以及排除万难持续执行下去的能力。

 

(1)     找到一位有魄力有执行力的村领导;


这一点非常关键,所以我将它排在第一位,无论是扶贫工作、三农工作等,最终都是由人来探索和执行的,人是第一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尤其如此,你面对的是三农的系列问题,是扶智扶贫问题,这些问题比任何的企业管理问题都要难上加难。我们不缺天时,不缺地利,缺的是人和人和。当前,14年关注三农问题,发布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精准扶贫成为各省市县一把手的桌上要事等利好政策与趋势,,产业扶贫的思路也已经很清晰了,你们村他们村缺的是像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的吴仁宝那样的人物,有想法有魄力有执行力,排除万难统一思想坚持到底。

 

(2)     建立合理实用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村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分红,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条其实不难,因为很多已经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村是这么干的,我不认为你们村还能创新出很多新颖的模式,有时候是真的需要模仿与学习,但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别人种金桔养黑山羊,你们村的气候与环境明明不适合,你就不能也种金桔养黑山羊啦。中国农村每户农民的土地都过于分散,所种的养的也都五花八门,最终的发展之路应该是要学习西方国家的规模化、市场化的农场式模式,但土地是农民的命,一定要制定好入股与分红模式,解决农民前期与后期的忧虑。

 

(3)     以种植养殖产业带动,朝特色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持续扩展产业链布局。

 

中国有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说立足于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好更快可持续的发展,谋取更好更多可持续的利益。大部分的贫困县贫困村最终要脱贫致富还是回到这句老话上,工业、制造业当然是好的,但你的环境和条件能符合吗?因此还是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关键是种什么养什么,能形成多大的规模,有什么差异化,分析你的山看看你的水。以种植养殖为核心,打造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运用互联网+思维与平台,僤促进电子商务与智慧旅游的发展,带动贫困人口的就业和创业。基于特色产品,发展深加工、创品牌之路,要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和加工企业要强强联合,要引进外援,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完善管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收的目标。

 

   

     创业不易,在贫困村创业更是难上加难,村领导就是创始人,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的正确原则,带动村民艰苦奋斗,团结一致,走共同富裕之路,在实践中探索一条农村如何城镇化,农业如何工业化,农民如何知识化的创新之路。

 

     总而言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