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姚渡镇光明村三省祠祭祖活动报道

本文由提供

坐落在光明村7组的“三省祠”古朴、简易,除了祭台和一张桌子外,没有多余的陈设,但这里却承载了曾子“孝悌忠信”的传家思想,是众多曾氏宗亲的寻根处。

 

当年孔子问曾子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曾子答: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赞曾子‘尽得真传’‘忠恕传家’。于是后人为纪念曾子、传承曾子思想,通常会修建三省祠或忠恕祠。

据曾氏宗亲曾修伟介绍,这座“三省祠”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原有三间堂;后来在1958年被拆除,直至1997年才在原址附近恢复重建,重建时缩小规模只保留了现存的这一间。

伴着绵绵细雨,远道而来的曾氏宗亲们虔诚地立于“三省祠”前,无论是几岁的孩童还是年迈的老者,都一齐朗诵家训、诵读祭文,聆听先人的教诲。

据记载,曾氏族人迁居四川较早。东汉时,十九代曾焕和二十代曾润、曾湘兄弟就分别带领家人迁居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魏晋时,二十三代曾曜又迁四川西部。不过曾氏族人大规模移居四川却是在清朝前期。为了开发四川,清朝廷于康熙十年(1671年)出台“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中垦者准入籍”的政策,外省移民纷纷迁入四川,其中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的最多,这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曾氏也在其内。


清康熙中叶,曾子七十四代孙、入川始祖曾宪让(字克让),由广东五华县入川,迁居原金堂县南十里许曾子济桥(今姚渡镇光明村,曾家寨子也是曾宪让之后曾秀清所建)。35年后,其叔辈兄弟曾宪柔(字克柔)也迁居于此。曾氏世代以农耕为主,农商结合发展,家族鼎盛,人丁兴旺,成为老金堂三大姓氏望族之一。“相比曾宪让一脉,曾宪柔家族人丁更加兴旺,入川后已发展至12代,拥有子嗣5000余人。而参加此次春分祭祖的就有8辈人之多!”曾修伟介绍。

曾氏家族历代克勤克俭、勤劳朴实,流传最为深远的就是曾氏规训十则:一则父母之宜孝也;二则长上之宜尊也;三则乡里之宜和也;四则戚友之宜好也;五则人品之宜端也;六则本业之宜务也;七则国课之宜输也;八则讼端之宜息也;九则教读之宜勤也;十则祭享之宜诚也。主要内容就是教育曾氏后人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上级、和亲睦友、端正人品、做好本业、缴纳国税、对人宽厚、勤奋读书等。



祭祖活动中,曾氏宗亲依次为祖先磕头敬香,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家国兴旺。随后,宗亲们齐聚一堂,共话曾氏宗族亲情,展示曾氏族人风采。“天下一曾无二曾,四海曾氏一家亲,是‘曾’字把我们紧紧相连,是‘孝’文化让我们世代兴盛。我们不仅要学习曾子的精神内涵,还要把孝顺忠信的道理讲给我们的后辈,然后一代一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