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面的步骤省略, 嘿嘿..... 待牌型整好先画一遍稿子 ,不用细画 ,只要整体注重布局 ,比例结构关系 。 然后第一遍推形 松石料较软 ,我直接拿圆球去揉 ,注意在保证不走形的情况下去找整体的层次关系,人物和底板和莲台 。最主要的是人物自身的层次关系以及动态曲线 如 头、 颈 、肩 、胸 、肚、 胯 、四肢...
第一遍推形完成后开始第二遍画稿 ,此时进一步细化... 我们能看到画稿上多了缨络配饰等零碎东西,并不是要去细化这些东西,而是在第二步推形的时候给这些小配饰预留位置, 此时身体四肢层次逐步清晰丰满,需要进一步细化人物的结构 、轮廓 、身体姿态以及四肢,及各部位需逐步肯定利落 。切记时逐步应该还是用小一号的圆球去收拾 ,为什么用圆球?因为圆球做出来的活是活的,有修改的余地 ,就是这样...待续...
(二)
60#圆球和30#圆球
不要急去去完成任何一个局部,作品的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往往新手做活容易陷入局部,死抠局部的结果就是失掉整体! 这就像打仗,局部战场的胜利不代表整体的胜利,反而容易拖累整个战局 。这考验的是雕刻师的技艺,经验,更是气度! 在雕刻时始终关注每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协调同步推进。 做活忌急于求成,作品应该忌燥气 。 我看好佛像作品过于的强调肌肉的力量,过度的制造气氛而夺掉了人物的神韵 ,这都是不高级的表现手法。
待续......
(三)
作品一步一步的明朗,用心的朋友能够发现每次推完之后的变化,然后再画一遍稿子。 到现在为止都是用圆球,从大号到小号,只在个别局部用钉子提了一下。 这一阶段更多的注重找一些局部的变化, 面部的结构,颈肩胸肚四肢到 脚腕、 脚 、手腕、 手这些局部的块面儿转折, 同时下面莲台同步加强, 莲台不宜做虚或含糊,那样会显得过于弱,撑不起上面的人物。 因为松石质地较软,在制作技巧上应注意感受工具触碰到玉石上的变化。 适当的时候可以少沾水或干磨, 注重手的力度, 用力均匀,使作用面光滑平整 ,贴近结构,贴近结构的意思就是说 用工具的手法随着结构的变化转折而变化 。 此阶段应更加小心, 因为料子留给你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少 ......
这是到目前为止用过的工具 :四个圆球一个三角钉
日本人爱把自己认为高级的事情称作“道” 。常听到的表述是 “我是用生命在做这件事情” ,“我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就为做这一件东西” 如此种种, 在我看来无非是“时间”和“知识” 。如果你肯去投入时间并学习知识 ,这便是精神上的高度了, 也便是日本人常爱自允的“道”。 再来看这件作品的进展,我不会告诉你我的每一步都是达到预期效果的 ,上一步多少都会遗漏下来问题,让你想办法在这一步或下一步补上。 首先到目前为止 这件作品收的还是有点急了, 有部分块面还没有转过去, 从而显得整体并不是特别具有张力 ,做活是这样的, 越做越慢 ,越往后想的就越多, 这纯属都是理解上的,我也常和徒弟们讲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理解它。
工具目前是这些, 用的更小了,还加入了小枣核, 更多的开始用些小钉子和小圆球配合, 只要钉子出现 ,这件作品基本就该肯定了 准备收 。 小圆球开始处理局部的关系小的块面结构, 线条转折虚实, 鼻子眼睛嘴巴以及手脚指头逐步明确, 发箍配饰飘带逐步精细化 ... 在已经确认无误的地方用三角钉提一下, 不宜过度 ,虚实变化更明确, 看看效果 ,待下一步再确认... 再次叮嘱 :切记手的力度, 用力均匀 ,一定考虑石头的成熟度。
开始的时候总是简单:切料、 砍形 、出胚 。一气呵成做起来也酣畅淋漓, 越往后来事情就越变的复杂细小和琐碎, 心也变的小心翼翼起来 ,它在消耗着你的热情和耐心 。 我一直认为: 高手做玉雕是这样的: 出大形 、干净利索、 刀刀到位 、不拖沓于细节。 如打太极,婉转游离,内藏劲道,在有限的空间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 。 话又说回这件作品,很多人认为松石软好做,其实刚好相反,在做玉雕的时候 ,越软的东西反而越难做,硬玉你可以用力去做,软玉你就要拿着劲儿做 ,这个拿劲儿可真是见功夫的地方,就像初学书法者悬腕习字一般, 既要行笔流畅, 线条又得有力度,同时结构还不能差。 这件作品到现在技巧上的东西不再赘述,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细化,细节表现上选用相应的小工具 ,先推结构再找细节,工具不宜过分太小, 过分用小工具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 现在说说做活儿习惯,很多人做一件作品做很久, 这主要有两方面问题 :一是对结构的认识上上的。比如说,在整体关系还没有找好的前提下早早的把某一局部做完了, 后来发现这个局部于整体不协调,于是推掉从做 。第二是用工具的习惯是,比如换三遍工具去做一个手,又换三遍工具做一个脚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利用每一个工具, 应该是没换一遍工具 ,在这件作品上用得到的地方都走一遍 ,还有就是喜欢反复的用工具 ,工具一般是从大往小里用,每一次换工具都用充分了有的人在做活的时候含糊 ,来回磨蹭,往前走两步往后退一步, 这既是认识问题也有一些性格问题 。 很多人觉得磨玉就是这样一种工作,就是慢慢磨呗,认为慢工出细活,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一件作品明明一周能做完, 你若做一个月, 这作品八成要毁好的作品,有一种潇洒劲儿, 自信从容,干净利落,给人一种畅快舒服的技术美感。磨磨唧唧做出一件作品给人的感觉一定是肉肉捏捏 ,拖沓沉闷的感觉,丝毫没有技术快感 。这人做活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感觉受罚的过程 。 技术上的东西紧密的联系着造型工地和熟练程度,这个真的是花时间练出来的,多说也无意义,我更多的给大家分享了一下体会上的东西和心理活动,就是希望做诸位手里的灯笼照亮一小段前行的路。 今天如此, 请各位看官细看图......
不断的进行调整的过程, 作品的背面加上了不动明王咒 人物的背光也完善了 ,作品基本定型 ,现在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证件作品哪里不舒服需要调整, 边边角角收拾利落 ,在一些三角区域 钉子不好剃净 ,建议用尖针去挑 ,一定注意不要伤到四周, 越往后面用小工具越要小心伤料。 这之间也得到了些朋友的宝贵建议, 调整了一些自己没察觉到的问题。 做活不要学闭门造车, 哪怕你做的再好 ,久了总会产生一些审美疲劳, 促使你只想尽快完成这件作品, 从而忽略一些细小的问题, 也或许是自己骗自己。 所以讲 把别人的建议当成一盆冷水, 让自己清醒一下, 让责任心战胜侥幸, 对的勇于接受 ,不对的也要表示感谢 ,毕竟现在愿意对你说话的还是把你当一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