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国家。自2000年开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3年举办一次的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 (PISA)中,芬兰青少年曾连续两次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排名居首。芬兰,更被誉为“全球教育第一”。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芬兰教育?
一项爱沙尼亚和瑞典研究者联合研究表明,芬兰父母对孩子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是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发挥出自我潜能。 至于学习成绩,只有3%的芬兰父母把它当作孩子的培养目标。
下面,让我们通过5个侧面,来了解芬兰教育的过人之处。
1
幼儿园建在森林里
如果你想了解芬兰幼儿园,那就一定要了解当地的特色森林活动。在森林覆盖率高达75%的芬兰,当地人非常崇尚自然,这为幼儿园开展森林活动提供了基础。一般来说,开展这类活动的幼儿园距离森林步行在10-20分钟左右。对孩子来说,森林就是教室,大自然就是老师,树木、泥土、风沙雨雪等万物就是学习对象。
到了森林,孩子就可以在老师指定的区域里自由活动了,爬上爬下、采摘果蔬、研究动物植物都是常见活动。有时,老师也会设计一些游戏情节,比如藏好玩具让孩子去找,感受探索发现的快乐。
怎么保证孩子安全? 幼儿园会在在森林活动时增加人手,划定平坦宽敞的场地,叮嘱孩子安全注意事项,留意特殊孩子,遇到雷雨天气孩子能在搭好的棚子里避雨、取暖。
通过森林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在森林里遇到困难时,孩子们能够互相帮助。
2
敢于让孩子面对可控风险
每天至少运动2小时
芬兰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全球最多,有78%的芬兰父母表示,自己孩子每天至少要运动两小时。
户外活动危险怎么办?留学芬兰的上海教师文丹曾目睹1岁的芬兰小孩在沙池里吃沙子。孩子妈妈却无动于衷。用孩子妈妈话说:虽然我能阻止他,但是阻止不了他的好奇心,他下次还会吃。他需要通过尝试,来自己判断,多吃几次就知道沙子不好吃了。
在芬兰,很多爸妈将这些尝试和潜在危险视为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不会因为孩子偶尔的吃亏、碰伤,而放弃锻炼机会。只要风险是可控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3
比玩游戏更刺激的全民阅读
在芬兰,如果一个人如果不爱阅读,很可能会找不到老公或老婆。
芬兰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本书,是政府免费送来的芬兰语和瑞典语双语诗歌绘本,当地70%以上的家长会给孩子朗读图书。
芬兰是图书馆的天堂。在这个不到600万人口的国家,共有 、500多家地方图书分馆、150多所流动图书馆和10000多个巴士流动图书馆停靠站,平均每个芬兰人每年去十次图书馆,借阅18本书。
为啥当地人这么愿意读书?因为,从小,政府和学校就注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芬兰政府会引导影视娱乐公司,提供教育资源或机会。
比如一些电影教育素材网站,会提供包括未来科技、生命、性教育等各类主题的课堂讨论素材。如果一部电影在芬兰上映,网站上还会列出电影制作的流程,创意、剧本、导演、选角、声音、特效、剪辑、预算、发行…孩子们都可以了解。
了解了电影制作的流程,老师还会鼓励孩子们制作自己的一分钟动画电影,召开电影发布会。老师和家长都被邀请来观摩,令学生们成就感满满。
而在芬兰小学每周的“自由阅读课”上,学生可以在教室、走道、图书馆、角落,在任何他想待的地方,站着躺着趴着用任何舒服的姿势,看任何你想看而不是大人指定的书,孩子们可以随时和同伴讨论阅读心得。
4
才艺兴趣化 兴趣生活化
芬兰孩子的才艺课选择很多,但当地人把它叫做“兴趣”,他们培养孩子兴趣一般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
第二,才艺兴趣化,兴趣生活化。这与考级、升学挂钩的兴趣班有着本质区别。当才艺变成孩子的兴趣,成为生活一部分时,学习才会发自内心,动力十足。
芬兰家长认为,兴趣班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了解自己,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或许孩子不会成为最优秀的人,但一定会成为最独特的自己。
5
生活能力课
芬兰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做家务,在七年级,家庭经济课就成为必修,和数学语文一样,动手类实践课占了学生一半的学习时间。
学生们每天早上到学校的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而是做饭,做自己的午餐。在这门课上,老师们会从做饭、做家务、家庭理财这三方面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技能。
2014新版《芬兰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大纲》这样描述:家庭经济课是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把日常生活的不同概念、问题、现象联系起来,理解它们的交互关系,把在学校学到的技能,用在家里和社会中。
欢迎关注“国内外人力交流服务中心”,本中心致力于打造国内外一流人力交流平台,目前已向新加坡、芬兰、日本、国内外资医院、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国内高端行业输出数千人才。经过十余载不断努力和超越已经成为一家在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的企业之一。喜欢我们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或加微信a13366672299,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推送国内外留学、就业最热门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