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美术课课程内容是通过鉴赏绘画来了解绘画的起源和西方画派的历史。老师给孩子讲解绘画历史上出名的代表人物“莫奈”,通过讲莫奈的绘画求学历史去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学院派,什么是印象派。
美术课除了动手亲自“我手绘我心”之外,还需要明白美术理论和美术艺术的历史沿革。此次课程蔡老师很有心地规划了一堂让孩子“动脑筋”的鉴赏之旅。
学院派
始于 16 世纪末的意大利,十七八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方特别重视,所以势力和影响最大。学院派重视的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于对规范的过分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
学院“ Academy ”一词最初含“正规“、走正路不走邪路的意思。如何才能走正道,在学院派看来就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因而学院派反对所有的改革。
学院派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以此排斥艺术中的感情作用。这些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绘画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
恩,就是这幅画
《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
蔡老师给孩子讲解颜料的色彩变化是通过三原色去进行调配,颜料的颜色使得绘画呈现层次感,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光的颜色变化,这样才能在用光的原理去观察事物,用颜料把观察的事物真实得绘画呈现出来。
孩子们鉴赏学院派和印象派的画,通过对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孩子们觉得学院派的画虽然清晰和细节表现得很好,但是因为太过清晰,反而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在蜡像馆里看蜡像一样,给人空虚的感受。印象派的画虽然朦胧,但是它的整幅画布局和氛围气息给人感觉很好,非常真实,有一种温暖的意境在里面。
孩子在这周的美术课上深入到了美术的历史发展当中,对绘画艺术的认知更加深入,能明白画家的使命与开创,每一个风格的诞生都是大师领悟和勇于挑战突破的结果,这是创新的力量,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往后的日子能秉持着“创新意识”,不人云亦云,创造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想象力会把我们带到更远的地方。而美术与绘画带领我们抵达想象力的田园。
在美术的世界,我们才领略到人类想象的空间与创意的无边界,打破思维的局限,结构色彩,感受画中的故事与情感,这本身就是一场绚丽多彩的享受。
创意美术课名师
毕业于玉林师范美术学专业,油画作品《去他的毕业了》参展广西区《漓江画派·2014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毕业作品留校,美术功底深厚。科班出身,有丰富青少年美术课程教授经验。教学活泼,风格多样,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蔡老师特别擅长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手法的教学,蔡老师看上去很年轻但具备了5年的青少年第一线的美术教育经验,对于孩子心理掌控非常到位,而且善于把复杂的技术通过多媒体、外部环境、道具的方式深入浅出形象化地教授给孩子。
小烩每次都感叹,蔡老师的美术课上孩子总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每个人都成了小小艺术家,孩子们都特别有成就感,因为真的把自己想象的东西绘画在纸上,生动地呈现出来。小烩也想学啊!!
听听蔡老师的教学理念吧:
传统的少儿美术教育从“简笔画”、“做手工”到“注重儿童心理发展”开始解读临摹大师作品,到如今的“全方面美育”;从手把手教画线条,规定立意主题色彩,再到不在学生作品上动笔,去尊重学生的想法,表达的欲望以及学生的作品。这标志着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把表达的权利重新回归到学生,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教师个人或者培训机构更多的是“提供”,而不是“教”。
但是具体落实到少儿美术教育,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的个体差异,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我的教学更多的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这样的美术课,哪里找?怎么报名参加?视觉审美课程还有创意摄影课程哦!
找客服小烩(微信号:easehui)或扫码联系我,带你绚烂带你飞!
参加视觉审美的学员们,学期结课将会获得以下课程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