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榫卯之美



榫 卯 结 构

是中国古建筑

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构成

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

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榫卯古建筑抗震实验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人们的劳动力全在双手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做出了后人都无法超越的作品,哪怕世世代代传承,都没能完全保留下来,一榫一卯 · 没有钉胶。



雄伟壮丽的天坛,内部的榫卯结构更加精细复杂。数不清的榫卯结构相互咬合,环环紧扣,严丝合缝,而且如此庞大的木结构体中竟然找不到一颗钉子。

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


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参观世博会中国馆时,看到头重脚轻的“东方之冠”,也许会很惊讶:它怎么能够支撑起来呢?原来,它采用了神奇的榫卯结构,斗拱层层叠加,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着难以估量的承受力,可以托起千钧之重。




榫卯结构有多达上百种类型,可谓极尽巧思。其中,最经典的又数“燕尾榫”。传说它由“百工圣祖”鲁班所发明,享有“万榫之母”的美誉,是中国传统家具最精华的代表——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


还有一种有趣的榫卯结构叫“鲁班锁”。传说鲁班为了让儿子变得更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让儿子把玩,“鲁班锁”由此得名。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中国魔方”。


“鲁班锁”看似简单,但在没有钉子、绳子、胶粘剂的情况下,将六根木条交叉固定在一起,这对空间想象能力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榫卯结构的背后,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意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顺应自然规律,谋求万物为人类所用、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同样,榫卯结构也最有效地利用了木材的特性,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完美统一。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榫卯结构蕴含的力学、数学、美学和哲学智慧,受到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的赞叹,它是中国传统工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很好的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图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