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超级“难搞”的女儿。
我提醒她“还能看10分钟”,
她又炸了:“为什么要提醒我”……
我女儿是个故意捣乱、没规矩的“熊孩子”。
她是个十分细心、体贴、善良的“小棉袄”。
下班回家,她会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她是一个高敏感儿童,也就是高需求宝宝。
我有一个高敏感的朋友,
他在婴幼儿时期,必须父母抱着睡,
小学时期,跟认识的人打照面,
得到的都是强烈的反抗。
每5个人中就有1个。
正如左辉在《挖掘敏感孩子的力量》推荐序中写的:
“高敏感的孩子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他们在地球上不容易站稳,很容易摔跟头。”
一定是扬长避短,在擅长的领域深耕。
很有可能是高敏感者。
三岁的儿子走过来,把眼镜递给了她。
“你怎么知道我在找眼镜?”儿子回答:
他时刻在观察对方,觉察对方在想什么,
《大脑与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
它会成为孩子的弱点或优点,
另一部分成了班里表现得最优秀的孩子。
在包容和接纳的环境中,
孩子的敏感特性能很好地吸取到养分,
让孩子为现在的自己骄傲
都是人性的一种,都有正反面。
比如“今天玩了一天,你是不是累坏了,
因为你注意到了所有的事”,
胡可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知道”这个句式。
拿不回家你很难过。”
“我知道你有点儿害怕,但你很勇敢。”
看起来简单,却代表了接纳和共情,
让小鱼儿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孩子在公园里,从独自玩沙子,不搭理人,
到主动跟小朋友讲话,他用了45分钟。
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接受新的事物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