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位教师妈妈自述:当我把自己当成“外人”,儿子的自驱力爆发了

暑假过去了三周,孩子的作业写了多少了呢?

儿子已经三年级,到现在就零星得写了几行字……

自从“双减”以后,学校作业量必须控制在1个小时内,可他却每次都能拖到这么晚。

我忍不住在家长群里问了一下,结果却被狠狠打击到了。

班里大部分孩子都能在晚上八点之前完成作业,像他们这个年纪,很少有超过九点还不睡觉的。

倍感无力的同时,我也知道原因。那天我下班有点晚,到家就看到孩子在桌子上涂涂画画,作业本虽放在面前,但愣是一个字没写!

当时我的火就上来了:“也不看看都几点了,你还有心思在这玩?我不在旁边盯着你,你就不做作业?”

孩子被我的轰炸给弄懵了,他放下手里的画笔,眼圈一下就红了,开始做作业。

但磨磨蹭蹭了大半个小时,才做了一点点。

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在旁边坐下,全神贯注地盯着他一点一点磨完了作业,这时已经超过了10点半……

父母的控制是孩子自驱力的“毒药”

自从儿子上小学以后,我就每天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每天下班,就陪着他认认真真地做作业、复习、预习,甚至包揽了全科目。

可孩子总是边写边发呆,一点也没有自觉可言,非得我一对一死死盯着,才能把作业完成。

时间长了,我也很累。

更糟糕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一套也越来越不管用了。

有时即便我就坐着他面前,他也能放空。

于是后续就上升成了亲子矛盾,我和孩子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我不管-他不做-我管-他不听-我发火-他发脾气”的恶性循环里。

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一步出错了呢?

直到有一天,看到《圆桌派》中的一句话:“中亲最可怕的一点,是控制,你是我生的,你是属于我的,你所有的我都要控制,这控制是本能。”

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我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总喜欢控制他的一切。

回想每次陪他写作业,我都会在写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开始提醒,然后不停纠正。

一旦发现有什么错误,或者字迹不工整了,就马上出声指责,根本不给孩子自己试错的机会。

被这样“盯”着的孩子一直都处于紧张状态,生怕哪里做得不对,会被批评。

如果学习带给他的,只有被逼迫、被监督,以及为了考试“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他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推脱、去逃避。

但教育,不是“家长要我如何我便如何”,而是“我自己愿意学好”。

前者的动力,源于家长的外部驱动,带给孩子的是被动、抗拒、逆反,当他脱离父母视线,就会失控。

后者的动力,源于孩子自身的内部驱动,带来的是主动、自觉、自我掌控的愉悦感。

被唤醒了内驱力的孩子,才能更专心、更持久地坚持一件事,从而走向卓越。

可惜,不少妈妈爱得太着急,急孩子没用“正确方法”做事,急孩子慢吞吞完不成目标,急得忍不住要在他旁边指点,恨不得替他成长。

事与愿违的是,孩子的内驱力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催促和控制中消磨殆尽。

曾奇峰老师曾说:“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孩子正在探索自己的世界、形成自己的做事方式,有时候孩子也并不是故意磨蹭,只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完成某一件事,因为觉得太困难而不愿意做。

如果粗暴打断他们的学习规律,破坏了他们做事情的节奏,就很难在树立属于他们的时间观念。

回想起过去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意识到,正是因为我一直不考虑他的感受和心理需求,才把我的“爱”变成了伤害,把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我开始觉察和改变自己,抛弃自己的错误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跟儿子相处:

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最好的陪伴方式是――我在你身边,却不打扰你,为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我不再一味监督儿子,而是平等地跟他交流、沟通,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在做决策之前,征求他的意见,给他尊重和理解。

我不再充当一个领导者的角色,而是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儿子,由他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

他慢慢地从被督促学习,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习。

樊登曾说过:“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让孩子爱自己,让他认为自己有价值,让他知道自己要为自己努力奋斗,而不是为了别人,学习这件事就是他的权利。”

2.给孩子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我开始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练习发散思维等等,还关注了一些教育大V,从他们的视频中“取经”。

陪伴孩子写作业时,我不再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孩子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

儿子惊奇地发现,妈妈不仅不骂我了,还能启发他思考。

看着儿子兴奋的表情,让我感触良多,哪里有天生排斥学习的孩子呀!

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攻破难题的成就感和积累方法的乐趣,他们是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

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孩子模仿。

所以下班回到家以后,我不再只顾着盯着儿子学习,而是在吃完晚饭后就给自己一个小时的阅读和瑜伽时间。

另外放假的时候,我会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养养花、看看书、烹饪美食,甚至后来老公和儿子都夸我厨艺变好了。

孩子看到我如此积极地热爱生活,自己也开始发展自己练习书法的爱好。

“你今天放学回家就能主动写作业,这让妈妈很骄傲。”

“这道题你虽然做错了,但妈妈看得出你已经很认真在想解决办法了,不错。”

或者做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比如周末带孩子去看场电影,来场周边亲子游。

是的,父母亲给的力量,应该是“加油站”的力量,而不是“控制”的力量。

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就先把自己调整好,把自己的角色摆正。

当我做到以上几点,维护好亲子关系以后,儿子不再和我对抗,对学习的态度反而变好了。

渐渐地,儿子变了,好像一棵枯掉的树苗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慢慢地,儿子的成绩也有了进步,老师在课堂上狠狠表扬了儿子一把,“是本次进步幅度最大的同学”。

儿子尝到了进步的甜头和被认可的成就感,学习热情高涨,自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当孩子有了内在的驱动力,还用愁他的学习吗?

可学习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只有被唤醒了学习的内驱力,愿意主动努力的孩子,才能赢在最后。

通过儿子身上前后发生的转变,我深切地意识到:面对孩子,家长应该放下控制欲和支配欲了,学着把孩子当外人。

当家长像尊重外人一样尊重自己孩子时,他就能学会尊重你,你们的沟通就会更加顺利,孩子的内驱力才会得以激发。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与理解,并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科学引导。

然后再默默看着他走向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旅程和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