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离婚妈妈的崩溃和自救:为了辅导儿子作业,我到前夫家当保姆

CCTV最近又出了一档王炸级的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其中有一集把镜头对准了上海一家专门处理婚姻家事的律师事务所。

这里的律师每年要接待上千个当事人,听他们痛陈婚姻故事里的爱恨情仇,有人捶胸顿足,有人扯着嗓门喊,也有人哭得喘不上气。

“他不养家,40岁了,他妈现在还在惯着他。”

“我在他的包里发现了避孕套,他承认了。”

但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其中一个离婚妈妈的故事,她的画风和上面这些苦大仇深的场面截然不同,在属于她的不到30分钟的片段里,没有激烈的撕扯,也没有狗血的桥段,她很少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却赚足了我的眼泪!

她来律师事务所的目的,是想变更孩子的抚养权。她和前夫一共生了两个儿子,离婚的时候大的归她,小的归爸爸。但是三年后,她想要夺回小儿子的抚养权,让两个孩子都跟着自己生活。

一个最平凡的母亲,倾尽全力想要给孩子最充足的爱和陪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争取抚养权的案件,却让一向冷静克制的法官都当庭泪崩。

故事的主人公叫周东晓,3年前,她和前夫离婚了。

前夫的工作很忙,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而周东晓为了照顾好两个儿子,就做起了全职太太。

慢慢的,前夫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公司越开越多,两口子却变得没话好讲。缺乏陪伴,疏离和冷漠,这是他们离婚最主要的原因。

前夫跟她说,他想要好好的花时间来陪着一个孩子慢慢长大,所以希望能把小儿子给他。

周东晓肯定是不愿意的,她希望两个儿子都跟着自己,但咨询了律师,知道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一人一个。听了前夫信誓旦旦的保证,她也只好忍痛割下心里的这份“不舍”。

但没想到,前夫的承诺立即就成了泡影,他的工作还是那么忙,出差越来越多,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基本上小儿子都是交给保姆来照顾的。

离婚时约定,周东晓每周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和小儿子呆在一起。通常是周五放学,接上他回家,周日晚上再送回爸爸这里。

周五下午见到妈妈,小儿子脸上乐开了花,但到了周日晚上,他就会死死的抱着妈妈,怎么都不肯撒手。

“他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肯走,要我反复的去劝,劝很久。”

回到爸爸的大别墅,妈妈转身刚走,小儿子就会躲在角落里,偷偷的抹眼泪,嘴里瞧瞧嘟囔着“明天就见不到妈妈了”。

为了每天都能陪到小儿子,周东晓去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每天下午四点是放学的时间,她提前在家备好给儿子的晚饭,就去学校门口守着,接上儿子回家,辅导完功课吃好晚饭,再送回爸爸家里。

从下午四点到六点,这最多两小时的相处,是小儿子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儿子的笑脸就是妈妈最大的心愿,所以明知私下的探视违反约定,她依旧小心翼翼的进行着。

但也不是每次都能接到孩子,碰到前夫在家的时候,他一定会百般阻挠。周东晓不会和前夫硬杠,“今天接不到也没关系,反正我每天就做好接孩子的准备”。

有一次,她刚准备开车去接小儿子,前夫的电话就打来了。

他说自己今天晚上会在家,所以无论如何,在6点前,周东晓都必须要把孩子送回来。而且以后每次接孩子之前都要通知他。

周东晓倒吸一口气,按捺下起伏的情绪,面对前夫的苛责,她无奈说了句“好的”。

周东晓立刻温柔的劝慰道:“别急别急别急,没事,或者我们一会儿再交涉一下,看看可不可以晚点回去,好吗?这个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你急有啥用?”

“不行,今天肯定不行,晚上回去后你还得跟你爸爸说,明天你要来妈妈这里的,那今天就配合一下,为了明天能够顺利的过来好不好?别不开心啦,妈妈最爱你了,妈妈会继续努力的哦。”

说完,周东晓就立刻发微信给前夫沟通探视时间,还不忘用余光瞟一下孩子的坐姿,腾出一只手来帮他抬起脑袋。

时间很快就到了五点半,周东晓只好连声的催促孩子:“我们要出发了哦,你爸爸可能是在家里,所以要求你要早一点到,知道吧?”

小儿子的英语作业还没做完,他不肯起身,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周东晓温柔的抱住儿子,“要不这样吧,妈妈先送你回去,然后我的车子就在外面,妈妈在车子里等着你,等你吃完了饭,我们就继续在车上把英语作业完成好不好?我们可以慢慢地做,把单词一个一个讲好。”

在妈妈的劝解下,小儿子终于答应回家,但是快到门口的时候,他又不自觉的紧张起来,“要是爸爸看到你又要说你怎么办?”

“没关系,没关系,妈妈不怕,爸爸说没事的,他说他的,我就在门口啊,我又不进去。妈妈就在车上等着,你放心进去吧。”

小儿子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妈妈,那你的晚饭怎么办呢?”

“妈妈减肥啊,你忘了,晚上不吃饭反倒还更舒服呢,对吧?”

得到妈妈再三承诺,小儿子终于放心的回去了。但没过5分钟,他又蹦跳着跑了回来,“妈妈,爸爸不在家啊,饭也没有烧好呢!”

听到爸爸根本不在家,周东晓小声埋怨了一句,“他每次都是这样,心急火燎让我送回去,自己根本不在家。”不过正好,母子俩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写英语作业了。

周东晓的英语并不好,一个并不复杂的单词,她也要百度一下才能确认。她还计划着要报一个英语补习班,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导儿子。

其实儿子也并不是真的需要妈妈的辅导,英语练习册上的题,他基本都能独立完成,也许,他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理由,可以让妈妈多陪伴自己一会儿,即便是只是多一个“查单词”的时间。

等到小儿子满8岁,周东晓就像法院提交变更抚养权的申诉。她手上最有分量的砝码,就是两个儿子的手写信。

小儿子在信里写道:我今年八岁了,平时上学的时候我住在爸爸家里,我从周一就盼望赶紧到周五,因为周五就可以去妈妈那里住。妈妈照顾得很细心,总是陪伴着我。还有和哥哥一起生活也非常开心,我想要和妈妈和哥哥一起生活。

哥哥写的内容和弟弟差不多,只是多了一条:我觉得兄弟俩就应该一起生活,将来的日子是需要我们互相扶持走下去,并且照顾父母。

但即便小儿子的意愿强烈,她也向亲友收集了很多爸爸没时间带娃的证据,但是客观来说,前夫确实拥有更优渥的经济条件,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法院判决很难如她所愿。

她最后对法官说,她愿意去男方家里陪孩子,孩子放学的时候,她亲自把孩子接到前夫住的大别墅里,然后母子俩就呆在一个小房间里,辅导作业,然后辅导完了之后,她就赶紧回家,尽量不和前夫照面。

这一切听起来,就像民间传说里的田螺姑娘一样。“我们已经离婚这么多年,他也有他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彼此都不尴尬。”

法官听到她的请求,当场就哭了。

虽然抚养权没有得到变更,但法院同意了周东晓平时去男方家探视的请求,她陪伴孩子的时间得到了明确的增加。

“我做了很多的让步,虽然这个方案不是最好的,孩子抚养权没有变更到我这里,但这个孩子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能有妈妈的陪伴了,这样也挺好的。”

周东晓的心愿就是,自己和孩子,未来都能好好的愉快的活着,她想要活到一百岁,看着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她一直告诉两个儿子:“将来爸爸年纪大了,你们还是要去费心去照顾他,他工作这么多年一直这么忙,身体就不会太好的。”

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对簿公堂,这是一场无关善恶对错的战争,一个人想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免不了就要有另一方隐忍和退让。

为了降低离婚对小儿子的伤害,周东晓做到了一个妈妈该做的一切。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通过文字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着纪录片里的场景,在周东晓出租屋的墙上,挂着一个孩子的写字练习,田字格里写着:

“没事,没关系,不急,慢慢来,妈妈努力去争取一下”这是她在镜头前说的最多的几句话。

她不疾不徐地从婚姻的废墟里爬出来,又用自己的方式尽力和生活的磨难和解,这份稳定的情绪和润物细无声的爱,才是妈妈给予孩子,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