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出的孩子优势明显?3个原因很真实,早知道早受益

大家好,我是红红。

曾经有人说,一个孩子是爸爸带的多还是妈妈带得多,看他的表现就知道,红红深表怀疑,直到看到久未见面的好友娟子。

娟子是附近高中的老师,教学任务重,经常早出晚归;她老公是小学老师,没有晚自习,相对轻松。因为婆婆没退休,娟子生下孩子后,带孩子这事,主要就落在了娟子老公和公公身上。

孩子小时候也发现没什么不同,随着孩子长大,这孩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身高、体重长得好:3岁多的孩子,比别人4岁多的孩子都长得好,完全看不出来是个早产儿;

勇敢坚强,遇事不慌:小家伙刚入园那会儿不太适应,别人都哭鼻子,他倒好,不但不哭闹,反而还乐呵呵地探险,把上幼儿园当成了寻宝之旅;

社交能力强:小家伙入园没两天就交了好朋友,一个学期下来,全班都是他的好哥们;班里来了新老师,其他孩子总有些拘束,他倒好,小嘴抹了蜜一样,和老师吹牛聊天,哄得老师呵呵直笑。

很多人问娟子,她用了什么独门秘籍,培养出这么一个身体倍棒、阳光开朗、能力还强的孩子。娟子笑笑:哪有什么秘籍,不过是孩子爸爸带得多罢了。

首先,父亲多以运动的方式来陪伴孩子。

母亲带孩子的方式多偏向安静,她们不太喜欢运动。一方面,因为母亲天生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孩子被累到。

父亲不同,他们天生精力充沛、好动。通常情况下,父亲多以运动的方式来陪伴孩子,而只要是运动,无论是跑步、爬山,还是打篮球、跳绳,都能刺激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

而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父亲还会带孩子做一些需要一定体力和技术的活,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品格和身体素质。

曾经有科学家经过跟踪调查发现,孩子如果经常与父亲接触,在身高、智力、体重方面,比起那些由母亲带大的孩子都有明显的优势。

这一点,在娟子的儿子身上就有明显的体现:他一到广场上就往运动区跑,偏爱跑跳这类需要一定体力的玩耍方式。

和女性相比,男性做事更加直接、不喜欢绕弯子。他们骨子里的勇敢、主动和好胜心会驱使他们大胆地进行尝试。

其次,他们天生乐观,遇到挫折会进行理性分析,多角度尝试。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交中大都处于主导地位。

小孩子天生崇拜强大、勇敢的事物。当他发现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时,他就会忍不住去学习、去模仿。

也正是父亲和孩子的这些特点,使得父亲更容易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乐观积极,人缘也会更好。

这一点,在娟子家小家伙身上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每次遇到同班同学,小孩子们都会开心地跟他打招呼,他也会大声回应。他还说,全班都是他的好哥们。

关于父亲带娃,经常有人调侃说:爸爸带娃,活着就行。这句话真是说出了父亲的“懒散”,不少妈妈背地里也会吐槽,孩子爸带娃的各种不靠谱。

其实,正是父亲在带娃中的各种“懒散”,反而给了孩子更多动手、更多尝试的机会:

不同于母亲的事无巨细,父亲大都认为,差不多就行了,这样放低的要求,降低了孩子完成事情的难度,让孩子更愿意去试一试;

父亲的“懒”,意味着让孩子真实地认识到:自己不动手,没人会帮忙。从心里层面逼着孩子独立完成相应的事,比如洗脸、刷牙,比如倒水、收拾东西。

德国哲学家弗罗姆曾说过,对于孩子而言,父亲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他为孩子指明道路,让孩子走向世界。

父亲的角色这么重要,可是,日常生活中,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父亲真的很难放下手里的事专门来带娃。

那么,普通家庭的父亲怎么平衡工作和带娃这两件事呢?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父亲天然就是孩子崇拜、学习、模仿的榜样,父亲做的每一件事,孩子都热衷效仿,这也决定着父亲要做好这个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不断完善自己。

因此,父亲在平时带娃时,就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比如:不要说脏话、少看手机,这些如果让孩子学去了,可就不好了。

父亲带娃大都是放养式,该跑就跑、高兴了就跳,实在开心,在地上滚两圈也没事。这和母亲的精细照顾相比,刚好形成互补。

因此,父亲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多带孩子去做做户外运动,让孩子真切感受一下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快乐,这和妈妈事事小心的态度可是完全不同。

有的父亲工作实在辛苦,整天早出晚归,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那么可以尝试根据实际情况,每天或每周抽出一点时间,单独陪陪孩子。这点时间可以是10分钟的一局游戏,可以是半小时的一次散步。

无论如何,一定要记住: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而且,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每天分一点时间给孩子,只要让孩子感到了陪伴,就是高质量的带娃。

心理学家格尔迪曾经说过,爸爸的出现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