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发炎、皮肤病……水上乐园这么“脏”,还能带孩子去吗?

炎炎夏日,消暑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游泳玩水,很多家长也会趁暑假给孩子报游泳班,或者去“网红”水上乐园打卡。

然而近日,“突然对水上乐园失去兴趣了”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众多网友纷纷吐槽道:“太脏了”“再也不想去了”。

还有很多人表示,自己在水上乐园游玩过后过敏发炎,患上了各种疾病。

这些夏日玩水“圣地”,真的有这么脏乱差吗?刚给孩子买好水上乐园的门票、报了暑期游泳班,这是去还是不去?

公共泳池的水往往并非我们看到的那么干净。国家卫健委资料显示,水上乐园、泳池的常见问题主要有:

一是人体带入的,包括汗、尿、粪便、皮屑、污垢、毛发、化妆品等。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对143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泳池遇到过的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

二是水处理带入的,包括三卤甲烷、氰尿酸、卤乙酸、其他消毒副产物或杂质等。

为了避免微生物的滋长,使水看起来更清澈,泳池内通常会用氯进行强力消毒。氯接触水会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和泳池内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氯胺。

氯胺的化学气味,就是我们所说的“泳池味道”,会刺激人的眼睛、肺部和皮肤。所以说,泳池的味道大,说明池水杂质多、水质差。

一个泳池里到底含有多少尿液呢?2017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李杏芳教授团队检测了87个泳池的水样,得出了明确结论:一个泳池平均含尿量约75升,大概有140瓶矿泉水那么多。

由此可见,水上公共场所的卫生隐患的确不容小觑,所伴随的健康问题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下水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可能在跟细菌共同戏水,如果没有做好卫生防护,那很有可能被传染疾病。

游泳池消毒的漂白粉会导致池水偏碱性,正常眼结膜更适应偏酸性环境,所以接触到偏碱性的池水后,眼结膜会有酸涩感。当眼结膜的酸碱平衡被破坏后,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池水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进入眼睛,引发眼睛炎症。

在水中感染皮肤病,一方面是对水中刺激性的消毒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不耐受,引发过敏、瘙痒等皮肤症状。

另一方面是跟水中某些细菌接触,被感染手足藓、湿疹、毛囊炎和疥疮等皮肤病。

回家后认真清洗孩子的泳衣和毛巾。

孩子下水后皮肤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去医院。

有的孩子在耳朵进水后,用手或棉签抠,这样很容易造成耳道受伤,细菌入侵。另外,游泳时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会沿着耳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黏膜,产生炎症,诱发中耳炎。

孩子耳朵不慎进水,可将头侧向一边,耳孔朝下,轻拉耳廓,同时单腿跳,有助于让水流出,然后再用棉签吸掉外耳道的水。

孩子游泳时可戴上鼻夹,但不宜过紧,以免损伤鼻黏膜。

游泳后让孩子用淡盐水洗鼻,并轻轻擤几次鼻子。

首先科普一点,在水里玩耍不会感染性病。但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或者生理期前后的女孩,私处还是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建议女孩在月经期间和经期前后三天不要下水,下水后用清水和妇科洗液清洗。

在这个夏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水上乐园和游泳池,才能让孩子放心玩水呢?

给各位家长支个招――选择公共泳池要做到“七看一闻”。

2、看公共泳池的水质检测报告和自检结果公示是否齐全。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应处于23℃至30℃,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浓度应保持0.3至1.0毫克/升、PH(氢离子浓度指数)为7.0至7.8。

3、看公共泳池是否有健康检查岗。游泳场所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标志。

4、看公共泳池的设施。看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和密闭的垃圾箱及机械通风设施等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有强制性淋浴装置和含有较高余氯(可以闻到氯味)的浸脚消毒池。

5、看公共泳池的人数。游泳场馆一般应保证每人2.5平方米以上的水面,池内人员过多会影响水质。

6、看公共泳池的水质是否清澈。水中有无漂浮物、池底是否有沉淀物等。

7、看公共泳池的救生员。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下的游泳池,至少应当配备3名游泳救生员;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游泳池,应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游泳救生员。

闻一闻公共泳池的水中气味。如果水中气味浓烈呛人,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氯系消毒剂,易引起皮肤过敏,刺激呼吸道。

带孩子玩水时,一定要全程目不转睛地看着孩子,不要闲聊、玩手机, 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