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少年不识愁滋味”,以前我们都觉得孩子能有什么烦恼呢,不愁吃不愁穿的。可近年来,青少年自我伤害的事件频发,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要知道,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有些孩子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根据美国流行病学家进行的全国性研究发现,在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中,有近1/3受到焦虑症的影响。国内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这个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青少年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青少年时期无指向发生的莫名恐惧与不安,青少年对外界细微变化表现得过于敏感多疑,焦躁不安。
这类疾病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这类孩子往往性格内向,感情脆弱,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
孩子们的焦虑有哪些种类?
这类孩子几乎对所有事情都很担心,如学校生活、个人安危、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家庭经济状况等等,他们总会假设会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他们的身体也会经常出现头疼、肚子疼。因为太过焦虑,他们会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比如不去上学。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有分离焦虑很正常,特别是待在陌生环境时。但如果是大孩子在离开父母时也表现得过于伤心;或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或过度想家则要怀疑是否有分离焦虑症。
这类孩子会在正常的环境下也觉得很焦虑,这种焦虑远远超过了害羞。他们在课堂里回答问题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会很害怕及焦虑。这种害怕妨碍了他们参加学校的活动及在公共场合说话。
有些孩子的环境突遭变故,如父母突然离异,发生意外事故,灾害等,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住,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并伴随恶心干呕,失眠多梦,大小便失禁,腹泻等一系列生理症状,但通常这种症状会随着时间的过去会自然消失。
一个家庭成员患有焦虑症的孩子也更有可能患有焦虑症。有调查资料显示,大约15%的幼儿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症,大约50%的焦虑症患儿的单卵双生者有类似的诊断。
儿童遇到父母离异,没有固定成长环境,父亲根据时间协商照顾孩子,谁有时间就接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此容易担心、孤僻、出现焦虑。
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学习任务过重,课外作业太多,娱乐及睡眠时间少,压抑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日久就会形成幼儿焦虑症。
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应每天尽量有一方拿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其次,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如与其他小朋友比较、苛求孩子完美等,而应对孩子的成长与表现给予理解、肯定、鼓励和支持。
最后,要营造轻松、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温暖与安全,舒缓孩子的压力。
当孩子的焦虑症状较严重时,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治疗,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感受,分析孩子为什么产生焦虑,清除不利因素,多方面地采取策略帮助孩子减轻焦虑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肌肉紧张、出汗、呼吸急促、手脚冰凉等身体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根据医生专家的建议进行心理干预,严重者可在医生的专业、规范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别总以为孩子就没有烦恼了,他们有时候并不是淘气或者故意怎么样,他们是真的不舒服,这就需要家长们多多关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